在台北市中心的喧囂中,台北植物園宛如一片靜謐的綠洲,低調地藏身於城市角落。這座百年植物園不僅承載著台灣植物研究的歷史記憶,也是一處讓人身心放鬆的自然場域。
植物園源於日治時期的「台北苗圃」,至今仍保存不少歷史老樹與紅磚建築,如「清代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古意盎然地佇立在綠蔭中,與自然景觀和諧共存。
園內植物區多樣豐富,棕櫚科展示了熱帶植物的奔放,蕨類區則像走入濕潤神秘的侏儸紀,特有種展示區則展出如台灣杉、台灣百合等珍貴植物,搭配詳細解說,讓人邊欣賞邊長知識。
在台北市中心的喧囂中,台北植物園宛如一片靜謐的綠洲,低調地藏身於城市角落。這座百年植物園不僅承載著台灣植物研究的歷史記憶,也是一處讓人身心放鬆的自然場域。
植物園源於日治時期的「台北苗圃」,至今仍保存不少歷史老樹與紅磚建築,如「清代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古意盎然地佇立在綠蔭中,與自然景觀和諧共存。
園內植物區多樣豐富,棕櫚科展示了熱帶植物的奔放,蕨類區則像走入濕潤神秘的侏儸紀,特有種展示區則展出如台灣杉、台灣百合等珍貴植物,搭配詳細解說,讓人邊欣賞邊長知識。
讀著《明日,明日,又明日》,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童年,那些陪伴我長大的像素世界又鮮活了起來。主角們的時代背景與我相似,同樣在紅白機的《咚奇剛》、以及那永遠跳躍的《超級瑪利歐》的陪伴下,構築了最初的遊戲記憶。即便書中主角成長於美國,所接觸的電腦遊戲與亞洲地區有所不同,但那份對遊戲的熱愛與沉浸感卻是共通的,絲毫不影響我對書中情節的共鳴。
初看書名,或許會以為這是一部充滿炫麗電玩技巧或硬體知識的小說。然而,作者巧妙地將電玩設定為故事的經緯,真正觸動人心的卻是主角之間細膩真摯的情感。男女主角因為共同的遊戲愛好而結為摯友,長大後更攜手投入電玩設計,成為彼此人生中重要的夥伴。電玩在此僅僅是一個維繫情感的媒介,無論讀者是否熱衷於遊戲,都能深刻體會角色間友誼的溫暖與合作的默契。
書中更探討了人生中無可避免的課題——失去。如同我們在遊戲世界裡,即使角色死亡也能按下「再來一局」重新開始,真實人生中,面對至親好友的離去,那份痛楚卻是無法輕易抹滅的。這種電玩與現實的反差,反而提醒著我們,生命無法像遊戲般無限重來,每一次與所愛之人的相聚都彌足珍貴,不該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執與摩擦上。
本書並未將焦點放在電玩遊戲設計的技術細節上,而是藉由主角們在遊戲設計過程中的思辨與對話,引導讀者深入思考遊戲創作者的理念與意圖。透過遊戲的設計,他們試圖傳達對生命、情感、以及人性的深刻理解。這種不落俗套的描寫方式,讓讀者在閱讀小說的同時,也能對遊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
總而言之,《明日,明日,又明日》是一部以電玩為引,深刻描繪人性情感的優秀作品。它喚醒了我童年時的遊戲記憶,也讓我重新思考了生命、友誼與失去的意義。這是一本誠摯推薦給所有讀者的好書,相信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與共鳴。
圖片來源:https://www.disney.com.tw/aladdin
迪士尼歷年來推出的真人版翻拍計畫,總能撩動影迷心弦。特別是那些陪伴我們度過童年的經典動畫,每一次翻拍都宛如時光機般,讓人重新回到那個天真無憂、心懷夢想的年歲。《阿拉丁》作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迪士尼動畫之一,其繽紛奇幻的中東色彩、浪漫的魔毯旅程,以及深入人心的音樂旋律,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這部真人版自宣布開拍以來便話題不斷,從選角爭議到視覺特效,再到經典歌曲的重現,皆備受矚目。
圖片來源:https://www.disney.com.tw/aladdin
每年四月,當繁忙的都市人還在追逐櫻花蹤影時,台北市區悄悄綻放出一種少見的南洋風情——金黃成簇的加羅林魚木。這不是尋常的賞花路線,卻是一場城市綠意探險,尋訪這樹影婆娑、花如星雨的黃金花樹。
加羅林魚木(學名:Erythrina variegata var. orientalis),原產於加羅林群島,是一種喜熱耐旱的熱帶喬木,常見於南洋、印度與太平洋島國一帶。它的花期大約落在春季三月至四月,開花時不長葉,花朵密集且帶有濃濃的異國風情。
加羅林魚木不僅名字特別,它的花型也別具特色——黃白色的蝶形花穗,如一串串倒掛的金鈴,一開滿樹便像一場華麗的低調盛典。由於稀少,在台灣城市中能遇見它,已是一種小確幸。
《特殊清掃人》是一部由四篇短篇故事集結而成的書籍,主要描述的是一群特殊清潔員工,負責清理垃圾屋、凶宅等問題物件的居家清潔工作。他們的工作內容還包括祭拜、整理遺物、收購家具、改建翻新,甚至收購物件。
中山七里,日本知名推理小說家,以巧妙的敘事手法與劇情轉折聞名。他擅長結合社會議題與推理元素,使作品不僅充滿懸疑感,更帶有對人性與社會現象的深刻探討。在《特殊清掃人》中,他以「特殊清掃」這個極為冷門但卻現實存在的行業為主題,呈現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故事。
這本書中的四篇故事以不同的主角和故事情節,呈現出特殊清掃人的工作日常與背後的人性故事。
1.《祈禱與詛咒》——孤獨死的冷漠現實
首篇故事由新進員工邱廣香澄的視角出發,面對的是一位年輕女性在家中中風過世,卻遲遲無人發現的案件。這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它揭露了「孤獨死」在現代社會中的普遍性。即使死者還有家人,卻因為種種因素疏遠,最終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離世。這種現象讓人不禁反思,社會連結的缺失是否正在讓人變得越來越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