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基是香港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以其縝密的故事結構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廣受讚譽。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際推理文學獎項的肯定,而《13.67》則被視為其代表作之一。自2014年出版以來,這部小說在推理文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甚至被譽為華文推理文學的巔峰之作。
《13.67》由六個短篇故事組成,但它們並非各自獨立,而是以時間倒敘的方式,從「2013年」倒退到「1967年」,逐步拼湊出完整的全貌。每篇短篇既能獨立成章,又在整體結構中展現出更大的佈局,猶如解謎般令人著迷。
〈黑與白之間的真實〉:故事發生在2013年,富商阮文彬於自宅身亡,現場的五人皆有嫌疑。九龍總區重案組組長駱小明督察請求臥病在床的神探關振鐸協助破案,而病榻上的關振鐸僅能透過腦波儀器回答「Yes」或「No」。這篇故事以安樂椅神探的形式展開,劇情層層反轉,即便提前猜到部分手法,仍讓人驚嘆不已。
〈囚徒道義〉:背景設定在2003年,圍繞兩大幫派「洪義聯」與「興忠禾」的衝突展開。新人女星唐穎被殺,退休的關振鐸與新任重案組指揮官駱小明攜手追查。這篇故事猶如古惑仔電影般緊湊,充滿黑幫恩怨與警察「出格」辦案的情節,讀來十分過癮。
〈最長的一日〉:1997年的香港,臨近主權移交前夕,同日發生了強酸襲擊、警匪槍戰與重犯石本添越獄等事件。刑事情報科組長關振鐸與駱小明聯手追蹤真相。故事以環環相扣的線索展現出關振鐸對細節的執著,雖然某些情節略顯誇張,但整體推理過程緊湊精彩。
〈泰美斯的天秤〉:1989年,通緝犯石本勝藏匿於嘉輝樓,鄧霆督察因違抗命令引發多人喪命的槍戰。剛上任刑事情報科組長的關振鐸揭開案件背後的真相。這篇故事動作場面刺激,卻也揭示了罪犯駭人聽聞的動機,正義與罪惡之間的界線令人深思。
〈Borrowed Place〉:故事發生在1977年,廉政公署成立後,警廉衝突日益激化。英國廉政公署調查員夏嘉瀚的兒子遭綁架,求助於曾是其學生的關振鐸。此篇以經典綁架案為核心,描繪了與綁匪的智力交鋒,關振鐸憑藉過人的觀察力成功化解危機,為故事畫上完美句點。
〈Borrowed Time〉:1967年,香港陷入六七暴動,左派分子試圖推翻港英政府。故事聚焦於年輕警員阿七和敘述者「我」合作揭露一起炸彈陰謀。關振鐸堅守保護市民的信念,無懼打破制度束縛。結尾驚人反轉,巧妙串聯全書開篇,讓人不禁回頭重讀。
綜合評價
陳浩基在《13.67》中展現了卓越的敘事技巧,透過倒敘結構與環環相扣的故事,構築出一幅完整且震撼人心的拼圖。除了扣人心弦的推理情節,小說還深刻描繪了香港不同時代的社會面貌。
儘管故事背景設定於香港,卻毫無地域局限的違和感,充分印證了「愈在地,愈國際」的道理。小說帶領讀者不僅深入了解香港的歷史與文化,還反思正義與人性的普世議題。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無法言喻,毫不猶豫地將其評為近年來讀過的最好看的華文推理小說。陳浩基成功證明,小說的評價標準無外乎「好看」與「不好看」,而《13.67》毫無疑問地屬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