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我記憶中的模樣,總是那麼忙碌卻又充滿溫暖。家裡雖然不富裕,但那個年代,貧窮似乎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命運,我們也從未覺得有什麼不妥。周圍的家庭也都像我們一樣,日子過得簡樸而樸實。
父母親經營著一間小加工廠,日子從天不亮就開始。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父親已經在忙碌,而母親則一邊幫忙工廠的事務,一邊照料家裡。我常常好奇,母親是怎麼能夠分身有術的,她似乎總有用不完的精力,無論多忙,三餐依然井井有條。她總是早早起床,為我們準備好早餐,那些年,我外食的經歷屈指可數。
早餐的變化,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稀飯,有時是香酥的吐司,還有麵包、白飯,每天都不重樣。這些看似簡單的餐點,卻帶著母親的心意,讓我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她的無微不至。上學後,我從沒訂過學校的午餐,也從來不用蒸便當,母親不喜歡蒸過的飯菜,說那樣味道不好,於是她每天中午都會帶著現煮的便當來學校給我。那是一種無聲的愛,藏在每日的便當盒裡,溫熱、香氣四溢。
晚餐的時間,則是一家人最珍貴的時刻。儘管父母白天忙碌到深夜,晚餐總是準時在餐桌上展開。爸爸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我們圍坐在桌邊,母親的菜色每日都不同,雖然只是簡單的家常菜,但總能讓人滿足。爸爸習慣在晚飯時喝一杯啤酒,那是他一天中短暫的放鬆時光,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的儀式感,成了我童年記憶中最溫暖的場景。
家裡有三個小孩,母親的分配總是公平的,但我總覺得她偏愛我。記得有一次吃全雞,兩個姐姐各得一隻雞腿,而我分到的是兩隻雞翅。母親笑著說:「你不是最喜歡吃雞翅嗎?給你兩隻。」我當時心裡暗自竊喜,但長大後回想,心中卻多了一絲疑惑。我真的那麼喜歡雞翅嗎?還是因為雞腿只有兩隻,母親給我找了個最溫柔的理由來安慰我?
或許,這就是母親的智慧吧。她用她的愛,讓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被疼愛,即便物質匱乏,她依然能讓我們心滿意足。在那簡樸的年代裡,她的愛,成了我們家最富有的資產。
圖片來源:AI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