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雞啼聲聲催曉,灶火溫暖的年代。我們家並不富裕,但母親總能變出許多花樣來填飽我們的肚子。
後院那小小的雞舍,是母親的心血。為了讓我們能吃到新鮮的雞蛋,她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小心翼翼地從雞窩裡捧出溫熱的蛋。那蛋殼上還沾著稻草的碎屑,彷彿帶著泥土的芬芳。
母親相信生雞蛋營養價值高,對正在成長的我們特別好。於是,每天清晨,我們都會被一顆滑溜溜的生蛋黃喚醒。我記得,姐姐們總是皺著眉頭,不肯吞下那黏稠的蛋黃,只有我,或許是年紀小,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竟也跟著母親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除了雞蛋,母親還善於利用雞隻。每當有雞老了,或生蛋量減少,母親便會親自宰殺。那時的我,年紀雖小,卻對母親的動作感到既害怕又好奇。我曾見過母親用一把鋒利的菜刀,迅速地割斷雞的頸動脈,鮮紅的血液噴湧而出。母親將這些血收集起來,再加入煮熟的白米,凝固後就成了香噴噴的白米血糕。
如今,每當我吃到白米血糕,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母親忙碌的身影。那時的母親,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經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她不僅要照顧我們這些孩子,還要忙著家務、工廠的工作。那些年,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但我們的心卻是飽滿的。因為有她,我才能無憂無慮的成長。
圖片來源:AI繪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