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殺手 |
![]() |
查理考夫曼為什麼值得一談,並不是因為他的電影帶給我們什麼,而是他把我們帶離開老是需要電影給我們什麼的處境。 |
通俗與另類 ![]() 要說這是很通俗的電影,可以。因為劇情真的是挺戲劇化的。 一個美國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卻同時也是CIA的地下殺手,親手殺了33個人之多。在他的製作人生涯中,有收視率高潮、有節目被拿掉的低潮、有人認為他創造了電視節目的新頁、卻也有人認為他使得電視節目低俗化;在他的殺手生涯,有順利成功完成任務、有任務失敗被擒抓,而對方的特務居然是他的電視節目貴賓、與己方的特務產生情愫、卻又因為她是雙面間諜而殺了她。這樣的劇情,怎不通俗?
可是這部電影,卻又拍的很另類。並不像一般的好萊塢電影,反而去探討為什麼一個電視製作人會成為CIA的殺手,回溯到他的童年被當成女孩養大、他感情生活的養成、他父母的婚姻關係......所以,又成為一部挺另類的電影。 |
編劇是查理考夫曼 ![]() 考夫曼以《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一夕成名,得遍當年各大編劇獎項,人家喜歡說他的電影可以和存在主義哲學家卡夫卡或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路易斯卡羅相對照,他滿不在乎地頂你一句,他的電影是「 about nothing」。
什麼叫做「about nothing」,好萊塢評論界一直都對這樣的概念討論不休,什麼都講了,又其實什麼都沒講,也什麼都沒有要講。被公認為「about nothing」代表作就是知名電視影集《歡樂單身派對》(Seinfield),沒有人說得具體「它有要告訴你什麼」,而《小人物狂想曲》(American Splendor),則被標為標準的「about nobody」,講整部片在講一個人,但又不是真的在講他、講了他又要幹嘛?
這部電影也是這個樣子,看似有主題,卻又有很多支線,看似探討人性,卻又點到為止。 |
整部電影裡面,我的感觸最深的,其實是其中一段枝節。背景是主角的女朋友回到「他們」的家,發現主角和另外一個女人正在親熱,掉頭而去,主角去找他女朋友認錯。 茲將對白摘錄如下: 「你想說什麼,查克,我們還要不要繼續,你還喜歡我嗎?」 沈默............................... 「一切都這麼複雜,沒什麼像那樣黑白分明的」 女主角哭了......................... 「你到底還想不想見到我,如果不了也沒問題,你只要告訴我」 男主角親吻女主角 「我愛妳,以我的方式,也許不是那種狂熱的方式,但那是真的。浪漫的愛,不過只是一個幻影」 沈默..............................
|
電影最終的結尾,也是經典之作,名製作人腦光突然一現,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新的電視點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