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一家陌生人

我們一家陌生人Strangers in the House

 

【本書簡介】

外婆、媽媽,還有父親,建構了小拉加認識世界的最初模樣
這一家人生猛又有力,要他們閉上嘴,根本辦不到!

老爸看不成材的兒子不順眼,兒子看曾經叱吒風雲的老爸不長進。這個家,還有整天搞不清楚狀況的外婆,以為過去的六十年都在度假。哈佛法學院畢業的老爸阿齊茲;一個整天耍聰明惹麻煩的兒子拉加,原本以為永遠都無法繼承父業,卻最終還是聽了爸爸的話攻讀法律。拉加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們家和其他住在海法的阿拉伯人一樣,被迫搬離,遷居拉姆安拉。

這一家人的故事當然沒有在這結束。自此之後,他們每天望向山另外一頭的海法,閃爍著明亮的光輝,家所在的方向。

 

這是一本回憶錄,說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家庭革命,內容笑鬧連連,但因為背景是20世紀至今軍事政治暴力最嚴重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這場超現實的鬧劇,將當代歷史透過這一家人所面臨的日常荒謬顯示了出來。父親阿齊茲,以自身專業加上處理國際事務的背景,成為以巴和平條約起草最重要的人之一;兒子拉加,創立巴勒斯坦第一個及最重要的人道人權組織阿勒-哈克。1985年,拉加在美國舉行新書發表會的同時,他的父親在拉姆安拉被人以刺刀殺害身亡。雖然阿齊茲身為和平推動重要人士,也是世界知名人物,但當局政府並沒有積極處理這個案件。拉加及其他家人只感得到悲痛卻不憤恨。雖說這樣的遭遇並非沒有準備,但是如此厄運降臨身上仍令人無從負荷。以一家人的故事探看一個民族的遭遇,《我們一家陌生人》在阿齊茲被謀殺的十七年後出版。父親歷經這樣的事件,讓拉加的日常生活中充滿陰影,這也正是其他一千萬巴勒斯坦人每天必須經歷的恐懼。

 

一生一世,父親和兒子最動人的回憶,巴勒斯坦的大江大海

 

【心得分享】

 

上面這段文字是從http://www.kingstone.com.tw/event/1009_Ahome/home.asp?LID=518 摘錄引用,我覺得寫得真好,完全的表達出整本書最重要的精神,甚至......寫的比作者還好。

 

雖然我的英文很爛,沒資格說下面這段話,但我對中文書名確實有點意見,英文原名為Strangers in the house,翻譯成我們一家陌生人似乎沒什麼不對,但如果看完整本書,會發現作者雖然描寫了全家人的情況,但主軸主要還是環繞在父子情感之間。因此單純只看中文書名「我們一家陌生人」,總覺得怪怪的!

 

閒話不提,這應該是一本自傳。看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可以透過巴勒斯坦人的角度,了解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長期的恩怨情仇,而對於在以色列占領區生活的巴勒斯坦人真實的生活情況,也能得到更貼近真實的了解。

 

就如同書中描寫到:作者到美國時,早已移民美國定居的巴勒斯坦人,仍然迫切的想知道家鄉的情形,但他們期望聽到的和作者訴說的東西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他們的印象來自媒體的塑造,但佔領區中真實的生活並非一連串媒體報導的戲劇性時刻,否則,占領區的人神經早就緊蹦至斷裂了。

 

這種誤解,想必台灣人一點都不陌生。太遠的記憶不提,1995台海危機,全世界媒體都關注在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是不是會成為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但我印象中,台灣人可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危機,照樣歌舞昇平。

 

而本書更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在闡述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作者的父親是位成功的律師,並且在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後,希望能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建立互相承認的機制,但他的這種想法,卻使他既不見容於以色列,也沒能獲得同胞的支持。作者從小就體弱多病,再加上對於父親的政治立場與多數人不同而有所質疑。因此父子倆並不親近。

 

直到作者展開自我追尋的過程,也才慢慢發現自己或許是認同父親的想法與做法的!

 

透過這本書,可以讓讀者理解巴勒斯坦人真實的生活,也可以一窺父子間若有似無的情感交流。

 

但我得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有點「悶」,這是一本自傳,但作者在太多關鍵轉折處都沒有做出說明,彷彿事情就這麼自然發生了,也沒有去追尋這些事後來造成的結果,似乎整本書就由一件一件瑣碎的小事構成。人生或許真是如此,由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堆疊而成,但,如果沒能力分辨哪些是有絕對影響性的大事,那似乎不應該成為一位作家。

 

購書網址:我們一家陌生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orpian 的頭像
    Scorpian

    蠍子的私人空間

    Scorp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