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橫麥卡托投影地圖的獨白


雖然早知這是一本恐怖小說,但我真正翻該這本書,讀第一篇「尼古丁與少年-乞丐與老太婆」時,仍然受到了驚嚇。
 
「深受霸凌之苦的男孩,遇到了同病相憐的老乞丐,原本的相惜之情昇華成忘年友誼,卻因為一次的偷窺,引發好奇心殺死貓的可怕事件,受害者成了加害者……」
 
我一向認為日本恐怖電影比起美國的恐怖電影來得可怕,因為日本人著重在情緒的累積、氣氛的營造,而不像美國電影只是製造特效……。而這次看平山夢名的這本短篇小說及,又讓我的體會更深了一層。
 
在這本書中的八篇短篇小說,很明顯的都有暴力、虐待、殘忍的文字畫面,這些的確都會讓人在閱讀的時候覺得不愉快,但真正會讓人覺得恐怖,甚至不敢在半夜讀這本書的更大的原因,卻是作者在每一個故事恐怖文字的背後,所埋下更深層的含意。
 
例如第一篇中有校園霸凌事件,但故事中更包含了:在校園中被霸凌的受害者,在另一個場景中卻搖身一變成為霸凌他人的加害者。而最後,這個受害者兼加害者對於因為被他打傷致死的人,感覺居然只是「他就是為了撿這個東西(玻璃做的小鹿),竟然為了撿這種東西而丟了性命。太郎心想,這個人未免也太微不足道了吧。……」
 
看到這樣的結語,怎不讓人打從心裡起了寒意……。
 
而這八篇短篇小說中,最吸引我的目光的,則是「操作制約的肖像」這一篇。故事背景設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為了不再重蹈覆轍,因此有一群人創造出新的思想,透過操作制約,控制了全部的人類。
 
關於制約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巴甫洛夫的狗了,透過制約訓練,狗只要聽到鈴聲便會流口水。
 
這篇小說中的背景便是在這樣的設定條件之下,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領導機關統治權部的人民。他們只要透過從小訓練人類的制約行為模式,便能百分之百的掌握其關聯性,進而達到行為的目的。
  
而唯一會使制約行為失效的,則是藝術。這篇短篇小說就設定在秘密警察要找出這些仍然保有藝術性格的人類,以免他們為壞了整個制約社會的秩序。因此這算是一篇帶有偵探推理性質的小說。
 
但這篇小說特別讓我在意的是:制約行為。我每天上班下班,到了月底便有錢可以領,這算不算是一種制約行為呢?習慣了每天的作息之後,即便到外地了,仍然會遵循著原本的作息時間,這又算不算一種制約行為呢?又或許:每天透過電視畫面傳送過來的訊息,也在對我的大腦放送引發制約行為的關鍵聲響呢!
 

這麼一想,我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是我的自主意識行為?又有哪些是無意識的制約行為了?我還算是獨立的個體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rp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