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力量,在於它能將最私密的創傷轉化為最公開的凝視——這是我走進富邦美術館「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彩了!」展覽的第一個感受。
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沒有要讓你舒服,反而強迫你直視那些平常避而不談的情緒。說真的,我看完的當下只有一個感想:很黑暗,很可怕,非常不舒服。
但正因如此,這場展覽才讓人無法移開目光。
🕷 第一眼的震撼:蜘蛛蹲伏在都市的邊緣
展覽入口第一件作品就是舉世聞名的《蹲伏的蛛》,高聳巨大、形體皺縮,看似危險卻又極具母性的保護性,直直與台北市的幾何線條街景對視。那畫面非常震撼。身處其中,彷彿被一雙無形的腳攫住,不得不放下平時的防備心,進入布爾喬亞的內在世界——一個滿是傷痕卻仍堅毅修補的空間。
這隻蜘蛛,不只是雕塑,更是一座情感記憶的紀念碑。
不要遺棄我:女性、母親與修補
「不要遺棄我」這一章節是我最能理解也最感到沉重的一區。布爾喬亞筆下的母親,既是堅韌的蜘蛛,也是靜默的修補者。那些布料縫補的身體,如《胸部與刀刃》、《沈默的孩子》,在溫柔色調底下,卻隱藏著斷裂與歪斜,彷彿提醒我們,溫柔並不代表沒有痛苦。
我特別注意到《好媽媽》這件作品,是一尊用粉紅布料縫製而成的雕塑,一名跪坐的平台上的女性軀體,乳房拉出五條白線,垂掛著五個線軸,彷彿是她正哺育的孩子,又或是她無法掙脫的牽絆。
這位「母親」沒有手,身體是一塊塊縫補起來的碎布所構成,柔軟中帶著斷裂,溫柔中潛藏著勞苦。那是愛,但不是浪漫、聖潔的愛,而是一種沒有休止符的照顧行動,是每日反覆的餵養與耗損。
剛從地獄回來:創傷的實體化
這一區讓我不寒而慄。作品如《父親的毀滅》與《罪魁禍首二號》幾乎像是把布爾喬亞的童年情感與心理創傷掏出來,做成雕塑,讓人無處閃躲。她不是在表演脆弱,而是用誠實與清醒在告訴你:這就是我曾經的世界。
這些作品讓我難受,甚至一度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堅強才會想逃避,但也正是這種不適感,讓人無法忘記。就像她那句經典語錄:「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彩了。」——這是一種身為倖存者的自白,一種把痛苦煉成創作能量的幽默與優雅。
天空的修復:我最喜歡的《雲與洞窟》
就在我幾乎喘不過氣時,來到展覽最後一章《天空的修復》。氣氛一轉,不再是令人窒息的對峙,而是開始有了呼吸的空間。
我最喜歡的作品,是《雲與洞窟》。那是少數讓我感覺「可以安靜下來」的作品。它好像在說:我們可以選擇藏進洞裡,也可以選擇仰望雲層。這幅作品給我一種奇妙的平衡感,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拉出一條細線,我沿著那條線走出來,彷彿也從布爾喬亞的地獄邊緣走了一遭。
從觀者到幸運者
我不是什麼有藝術底子的專業觀眾,看抽象雕塑也常常一頭霧水。但在這場展覽中,我深深感受到:你不需要懂,她也不要求你懂,她只希望你感受。
這是一次極其私密卻又極度公開的藝術旅行,是布爾喬亞用她近百年生命的創作,撕開自己的傷口,也邀請我們看看自己內心那塊一直沒說出口的東西。
能在台灣親眼看到這些作品,是一種幸福。她的藝術不是為了取悅你,而是陪你一起度過不被理解的時刻。
布爾喬亞說:「藝術是我的保命繩。」而這場展覽,也像是一條繩索,在地獄與日常之間拉起一道通道。你不一定準備好進去,但你會慶幸自己曾經走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