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艾克洛命案

羅傑‧艾克洛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我看的版本是更早之前由三毛主編,遠景出版社的版本!我小時後很喜歡三毛,會開始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的的確確就是因為「三毛主編」這幾個字,不過當年看這套小說,實在有吃到苦頭,第一是當年年紀尚輕,對於複雜的迷團無法全部吸收,第二是外國人的名字真的是又臭又長,除此之外,有時候稱呼名字、有時候稱呼姓,光記清楚到底有哪些登場人物就已經一個頭兩個大,其三是個人覺得當年翻譯的版本實在是不好,許多文句非常的生冷。不過即便如此,我大約還是看了這套全集的一半一上,算是初初領略了謀殺女王的魅力。 

 


最近又在手中拿到這本古早版本,重頭再看一次本書,或許是年紀增長了幾歲,或許是看多了英國人寫的小說,現在比較能夠撇開人名、翻譯以及英國人特有冷淡的寫作手法,純粹的徜徉在謀殺女王建構的世界中,於是深深的在心中感受到,推理女王不愧是推理女王。這本書中寫的故事是白羅退休後的探案了,不過白羅出名的灰色腦細胞,並沒有因為他退休而減少,依舊運動的非常順暢,當然也順利的解決本案。 

 


在這個故事中,最容易吸引大家注意的,絕對是結局的精采性,而阿嘉莎克莉絲蒂在1925年創作的這個故事架構,在幾十年後,依然有許多的推理小說家東施效顰的模仿,從而使這本書成為經典中的經典。我不否認在本書中的結局確實是無與倫比的非凡創作,但在經過了這麼多作家以同樣的架構寫作之後,多年之後重看這本書,依舊覺得十分精采,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阿嘉莎在故事前端完美佈局的努力。

 


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件謀殺案,但是在警探詢問相關案情時,每個人卻或多或少隱瞞了一些事實,這些事實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許是為了袒護某人、更或許只是為了為難白羅的偵查,但藉著邏輯的思考,以及白羅灰色腦細胞的運用,終究使得這些迷團一一釐清,而當所有的迷霧都被撥開後,兇手是誰就變得清晰可見! 

 


對於推理小說,我最喜歡從詹宏志主編的謀殺專門店系列中,編輯潛言引用的一段文字:「小說家毛姆(W. S. Maugham, 1874-1965) 說得最透徹也最坦白:『當你感冒臥床,頭昏腦脹,此刻你並不想要偉大的文學作品;你寧願冰袋敷額,熱水浸腳,三、兩本偵探小說,伴你度過病榻時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rp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