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告犯人

謹告犯人

 

這本書是在茉莉二手書店買的,買回來之後一直擺在書櫃上(這是經常發生的事),後來是Shanice先看完了,並且強力推薦外加脅迫我必須馬上看。Shanice一直對於這種塊頭大的書,而且細節描述的很詳細的舒特別有好感,印象中至少就包括「模仿犯」、「異常」......等。


這本書獲得「第七屆大藪春彥獎」、《週刊文春》2004「十大推理小說」第一名、《週刊現代》2004「最有趣的書」第一名。想必當年必然轟動日本推理小說界!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鉅細靡遺的描寫了日本警察的辦案過程,而且,作者大膽的將全書的主要辦案過程,都設定在警察與電視媒體的合作,也就是「劇場型辦案」。在日系推理小說中,「劇場型犯罪」是較為常見的,也就是作者通常假設犯罪者有著狂傲的心態,使用預告、戲弄的方式,透過媒體造成大眾的恐慌,劇場型辦案相對來說就較少見,而且通常只是在辦案過程中,為了向犯罪者施壓或者是向社會大眾求援的手段之一,通常不會占太多的篇幅。但這本「謹告犯人」卻讓這劇場型辦案華麗的登場。


除了解決犯罪問題之外,我個人認為作者其實是藉由這樣與常規不符的辦案型態,凸顯日本警方的問題。比較尖銳的包括:

1.爭功諉過:在第一次的綁架事件中,兩個不同單位的警察部門,先是為了管轄權的爭議爭吵,後來又為了可能有的功勞爭吵,等到案情不如預期,甚至綁架案演變成撕票案時,卻又把所有過錯推給下屬。

2.死不認錯:當撕票事件發生之後,警察第一個想到的是「絕對不能承認我方在偵查過程中有任何疏失。當然,也不能對被害人家屬道歉。」

3.牢不可破的上下屬關係:當植草課長為了私人利益將偵查中的情報洩漏出去時,作者提到「如果這次的偵查以失敗告終,最後還是要由卷島負起全部的責任。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階級制度,植草本身根本不需要在意。」甚至當卷島利用假消息使得植草洩密的事實敗露之後,曾根總部長根本不在乎洩密的事,他想的是「雖然他對植草野手下留情,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適可而止了......然而,這事超過了可以一笑置之的程度。」


其他,包含媒體嗜血的病態行為,當然也是作者批判的重點,不過我看,台灣的媒體生病的程度比書中嚴重上百倍,因此台灣的讀者可能早已習慣媒體的病態行為!


要說這書有什麼小缺點的話:那就是犯人得來太過於容易了,使得犯人的形象趨近於零;此外,故事近尾聲的時候發生卷島的孫女被綁架造成卷島被刺傷的事件,我個人也覺得有點多餘,感覺是作者硬是要在尾聲的時候製造一點高潮,但卻變成流於表面的苦肉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rp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